第四十二章 过年啦_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
海棠文学 > 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 > 第四十二章 过年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二章 过年啦

  第四十二章过年啦

  景家院子里,景母的炸货就差最后两个炸酥肉和炸土豆没做了。

  这俩是景逸单独要求的,景母以前没做过,所以谨慎些,也是自家馆子过了年之后的上新菜品。

  麻辣烫馆子大多时候主要是以素菜为主,这种烹饪类型就决定了大部分素菜会更好吃一些,更加入味。所以景逸想着,急需上架一些带油水的荤食,满足肉食顾客,以及那些不差钱的食客享用。

  小酥肉属于制作简单,吃着过瘾的菜品,必须要上架了。

  炸土豆条就更不用说了,景逸打算在门口立一个小锅现场炸,尤其是看着有路过的小胖墩们就卖力扇风吆喝,不怕他们不过来买。

  傍晚五点钟,村子里就热闹起来,家家户户的年夜饭就开始了,隐约听见有劈里啪啦的炮竹声,有的人家讲究团圆饭前点次炮竹。更多的是小孩子们纯稚的笑声,以及男人女人哥儿们的言笑宴宴。

  景母带着全家忙忙叨叨一整天,就为了这个团圆饭。

  小安小舒早就等不及了,堂屋、厨房两个地方来回穿梭,忙着端菜加偷吃,美滋滋地还以为别人没发现。

  都准备就绪后,丰盛的年菜摆满了一桌子,阖家团聚,围坐桌旁,说说笑笑、吵吵闹闹一起吃着团圆饭,心头的充实是难以言喻的。

  饺子煮好了,一个个小元宝一样,起锅捞出。离上一顿饭食其实也没过多久,但是看见这热气腾腾的饺子,还是忍不住大快朵颐起来。

  景母和景父先去把晚饭的碗筷刷出来整理利落,然后开始烧水下饺子。

  荤馅儿是猪肉白菜的,白菜跟百财谐音一致,可以算是老百姓最普遍的美好愿望了。而且猪肉白菜馅儿是过年的传统大势选择,不油不腻,汁多味醇。

  农村里没有正经的时钟,只能分辨个大概时间,景逸觉得差不多到零点了,就把那一百零八响的鞭炮拿到院里,举着一根点燃的木根。

  等痛痛快快吃完了饺子,景逸就带着俩弟弟去院子里放鞭炮了。

  等到夜里十一点半左右,已经能听见村子里有人家发生劈里啪啦的声音了,估计是那坐不住的开始点竹子了。

  这顿饭,景母准备的尤为隆重,红烧排骨、小鸡烧蘑菇、酱焖鲤鱼、炸肉丸子、炸小黄鱼、还有白菜豆腐、干煸豆角干,连罗家拿来的两个菜都放在了桌上,让大家一起尝尝味道。

  爱吃酸口的蘸醋,爱吃咸口的蘸酱油,一个个吃的头都不抬,一个接一个。

  素馅儿是素三鲜的,韭菜鸡蛋和香菇。吃素馅儿最先讲究的是希望来年一年都素素净净,家和万事兴。素三鲜又寓意着“三阳开泰”,最重要的是三鲜把鲜、香、爽、滑、嫩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  景母先打发两个小家伙先去坑上眯一会儿,景父景母还有景逸就拿了坑桌继续盘在坑上喝着热茶继续聊天守岁。

  平时景母做菜,水平是一般般的,主要是不太讲究调味,好东西给她做,总是会因为舍不得油、舍不得盐、舍不得醋之类的原因味道寡淡。

  但是过年这顿饭,能看出景母下了血本,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力求色香味俱全了,而且丰富之极。

  这顿饭吃的时间尤为久,吃到了点起了油灯,又吃到一盏油灯变成了两盏,三个成年人都倒了酒喝,边喝边吃,还一边聊着明年铺子里的买卖。

  景逸拍了拍两个弟弟,叫醒他俩,一会儿还得吃饺子呢,先醒醒神儿吧。

  两个小家伙倒是早早吃完了饭,但是天黑了也没地儿去,就窝在大哥两边听着大人聊天,小安时不时也搭上一两句话,小舒也“嗯嗯嗯”地假装自己听懂了。

  这饺子是昨天景母就包出来的,包好后直接就放在院子里,拿个筐盖住,一会儿就冻得硬邦邦的,吃到正月十五都不会坏。

  等到了晚上八点左右,在堂屋干坐着实在太冷了,大家就简单收拾了桌子,转移了阵地。

  热坑早就烧上了,又重新加了柴禾,热乎乎的别提多得劲儿了。

  饺子一共两种馅儿,一荤一素。

  以至于小景舒开饭时想了半来没想好先吃哪道菜,纠结得很,还是大哥一筷子排骨放到他碗里解决了他这个甜蜜的烦恼。

  尤其是今年景家可以算是霉运全退,诸事顺利,所以尤为高兴感恩。

  “爹,您来还是我来。”

  这种有仪式感的事情,还是得问问当家作主的景父。

  “你来吧,你年轻跑得快啊!”景父一点没谦让,瞬间把大权给了景逸。

  “成!都准备好了啊,小舒离远点,捂上耳朵。娘!快出来看啊!”

  景逸四顾一圈,把全家人都安排到位。

  然后把鞭炮挂在院门的门框上,顺手把两侧的红灯笼收了起来,可别给崩坏了。

  拿着木棍上前去点燃炮捻,等了片刻,鞭炮声响彻云霄,火光四溅。

  “噼啪噼啪噼啪噼啪.”院子里的震耳欲聋声响一直持续,红红的鞭炮纸屑纷纷跳跃般地落到了洁白的雪地上,好看得很。

  一百零八声响完,就听见附近的邻居家也开始劈里啪啦的响了起来,听动静应该是烧的竹子,在燃烧的竹节中撒上盐,会发出更大的“噼啪”声,火光也更加明亮。

  在这一片热闹的氛围里,景家人互相拜了年,说了说吉祥话。

  然后就实在困得不行,眼皮子直往下耷拉,脑子也坚持不住得要罢工了,就各自简单洗漱去睡了。

  大年初一,祈福、拜年、穿新衣。

  这天是新年的伊始,早晨全家起来后,都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。

  新衣是新棉布新棉花,棉布的颜色样式都是自己挑自己的。里面穿得内衫也都是新的,还有新鞋新袜子。每人一套,讲究新年新气象。又精神又神气。

  景母把昨天吃剩的饺子热了热当早饭,从大年三十留到正月初一的饺子,这叫年年有余。

  吃完了饭,就到了小安和小舒最期盼的环节,给长辈拜年,长辈给压岁钱,压住邪祟。

  压岁钱只有六文八文的,但是村里小孩子一年到头哪里有钱,甚至好多村里小孩从去年正月里把钱花完,就开始等着下一年了。

  “爹娘,过年好!”

  跪天跪地跪父母,哥仨扑通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,都是实打实的,谁也没有偷工减料。

  “好好,过年好,新的一年小逸小安小舒都开开心心、平安康健啊!”

  景父景母乐呵呵的把三个孩子扶起来,嘴上说着父母对于子女最真挚的愿望,不求大富大贵,健康快乐就好。

  然后每个人都拿出来三个红包,一一给了三个孩子,今年虽然挣钱了,但是给的也不多,红包里都装了十六文钱,图个吉利。

  “哎?我还有啊!嘿嘿,谢谢爹!谢谢娘!”

  景逸意外自己也有,别说,拿了红包心里热乎乎的,这还是他第一次拿到长辈的红包呢。

  仔细的把父母给的两个红包放怀里收好,景逸转手也送出去两个,给到弟弟们,“拿着,大哥给的不是红包。这是去年家里做生意时候,你们努力帮忙干活的奖励。”

  景逸每一个红包里都放了半两银子,他作为晚辈红包金额肯定不能压过父母,所以就换了个名目发给弟弟们,干活的奖励这个其实更有意义。

  这对于孩子来说可是一笔巨款,小舒还有点没概念,景母就帮着收了起来,放在他自己的小包袱里,并且决定从今年起加强了小舒的金钱观教育。

  小安就不用说了,十一岁的汉子已经明白钱的重要性,又高兴又兴奋,但也明白这个钱不能随便胡乱花费,美滋滋地收到了自己的小箱子里。

  在大哥的潜移默化下,小脑瓜里已经在思考着是不是也能钱生钱了。

  欢欢喜喜地吃完早饭,拿完压岁钱。景逸就去把院门打开,景母把之前买的糖果点心、花生瓜子之类的都拿出来摆在桌子上,等着村里的小孩们来拜年。

  这是村里的□□俗了,谁家来的小孩多,预示着明年这家的运势会更好。

  这一点上,景逸是不担心的,景家都是和气人,路上遇见个村里小孩都打声招呼,手里有吃的也不会吝啬。

  果不其然,没过一会儿,就听见了远处传来小孩子们喧闹稚嫩的声音,像五百个小鸭子向这里奔跑而来。

  忽然,一个小脑袋从院门那里探了出来,紧接着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小身影出现在了门口,有胆子大的已经嘴甜的拜年:“荣大叔、荣婶子,过年好!”

  后面小孩们反应过来,陆陆续续开口,估计是在来之前已经熟练了,拜年的吉利话一套套地脱口而出,说得景家几口人乐得合不上嘴。

  “哈哈哈,快进来,好吃的都在屋里呢!”景父招呼着小萝卜蹲们进屋里。

  太阳刚升到半空,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,温暖、舒服。

  大年初一这一天,就在村子里互相拜年中热热闹闹地过去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jcry.com。海棠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ojcry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